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新疆:“小蜜蜂”酿造大产业

来源网址:http://www.qzcynt.com/

六月的唐布拉大草原百花盛开、蜂飞蝶舞,时值蜜蜂酿蜜、蜂农采蜜的时节,空气中飘过一股淡淡的甜味。

位于天山深处的尼勒克种蜂场黑蜂养殖基地一派繁忙:草原上,一座座标准化养蜂房错落有致,一个个蜂箱如同绿棋盘上的棋子排列整齐;花海中,成群结队的蜜蜂飞舞采蜜,身着白衣的蜂农正忙着在花丛中养蜂放蜂。

新疆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在创建生态农业中起什么样作用?如何把“小蜜蜂”做成大产业,推动新疆蜂产业健康科学发展?6月中旬记者走访新疆蜂业部门、养蜂基地、蜂业企业和蜂农寻找答案。

新疆日报讯 (记者刘枫报道)

80万群蜜蜂酿造“甜蜜产业”

6月12日中午,在花丛中忙碌的蜂农刘湘一脸喜气地说:“我家养了200箱黑蜂,去年产的‘唐布拉’牌黑蜂蜜销得好,卖了10多万元。今年花期长蜜源好,收成会更好!”

据了解,新疆像刘湘一样从事蜂业生产的农牧民超过两万人,蜂农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

说起勤劳的小蜜蜂,子承父业的刘湘情有独钟:蜜蜂从新生出房的第一天便踏上忙碌的征途,整天出勤采集花蜜、花粉、树胶。一个普通蜂群,在大流蜜期日采蜂蜜超过1公斤,出勤200万蜂次。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站长刘世东介绍:“经初步调查发现,新疆可供利用的蜜源植物十分丰富,独特的蜜源植物众多,目前有52科、261属、500余种,现为养蜂利用的有360多种,总面积超2亿亩。”

近年来,蜂产业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蜂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养蜂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刘世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努力,新疆蜂业发展取得骄人业绩:到2013年底,全区蜂群数突破80万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蜂产业规模居浙江、四川、黑龙江之后位列第四;年产蜂蜜、花蜂、蜂胶、蜂王浆等蜂产品4万余吨,蜂业产值达4.3亿余元。

据了解,新疆蜂群饲养规模在30000群以上的县有12个,5000群以上的乡25个,1000群以上规模的蜂场达35个;蜂业企业60多家,蜂农合作社55家。“新疆蜂产业的总体发展居全国同行业中上水平。”自治区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成总结说,新疆蜂业涌现了一批蜂产业发展的重点县、示范乡,培育了一批规模化养殖蜂业基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

由80万群蜜蜂酿造的“甜蜜产业”,正在成为新疆加速生态农业建设、农牧民增产增收的“甜蜜事业”。

“新疆黑蜂”列入国家保护名录

2013年,“新疆黑蜂”与“东北黑蜂”一同被列入国家畜禽保护名录,这一特色优势蜂种资源,将推动新疆蜂产业做大做强。

新疆黑蜂作为一种新疆地区特有的、适合当地气候及蜜粉源条件的优良蜂种,在新疆饲养已有百年历史。经研究发现,新疆黑蜂具有耐寒、抗逆性强、维持强群、节省饲料、蜜源采集力强等优良性状,特别适合北疆潜山区丘陵地带饲养。据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常年份群均产蜜达100公斤左右,最高群产量达到200公斤以上,为蜂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伊犁河谷建成“新疆黑蜂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包括尼勒克、新源、巩留三县。

2011年,国家农业部首次发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新时期我国蜂业发展的目标、布局和重点任务。《规划》明确提出“新疆发展和保护黑蜂,产品以生产提升优质蜜为主”。

“新疆非常重视黑蜂产业的发展,加大了黑蜂产业的支持力度。制订了新疆黑蜂开展育种工作计划,开展了蜜蜂资源动态监控调查,推动新疆黑蜂提纯复壮、保护、开发等工作有序推进。”刘世东说,自治区科技厅将“新疆黑蜂标准化养殖及系列产品开发”,作为科技富民专项项目立项。

近几年,尼勒克县从加大新疆黑蜂资源保护力度入手,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在种蜂场新建黑蜂育种站,采用科技手段对黑蜂进行繁育和标准养殖。2013年,以蜂产品质量为核心,启动实施了新疆黑蜂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成270万亩新疆最大的黑蜂保护区和繁育基地,发展新疆黑蜂接近3万群。种蜂场党委书记张凯畅告诉记者:“去年,育种站工作人员采取科学手段人工授精,免费给蜂农提供黑蜂幼虫6000只,提纯复壮提高黑蜂蜜质量。”

2013年,该县在种蜂场建成200亩集育种、养殖、加工、观光为一体的高标准天山黑蜂产业园;成功举办国家蜂产业技术和中国养蜂学会学术研讨会。今年5月,“国家级新疆黑蜂遗传资源保种场”通过中国养蜂学会验收;“唐布拉黑蜂蜂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与此同时,国家蜂业技术体系在乌鲁木齐建立了综合试验站,全面开展新疆黑蜂的调研、普查、鉴定以及规模化饲养试验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疆在尼勒克县、新源县启动了“新疆黑蜂保种场建设项目”,计划发展新疆黑蜂种群1000群,将为申报“新疆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生态农业做强新疆蜂业

“世界上与人类食品密切相关的作物有三分之一以上属虫媒植物,养蜂是大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农牧业的关系十分密切。”6月12日,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技术人员哈力木拜克谈到养蜂业与创建生态农业的关系时说,农作物通过昆虫授粉可以提高产量,改善果实、种子品种,提高后代的生活能力;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传粉作用是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研究表明,蜜蜂对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蜜蜂授粉的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深远。

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新疆蜂产业发展和创建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据了解,全区有蜜源植物9000余万亩,其中主要有油菜、棉花、葵花、瓜类、甘草、罗布麻、党参等30多种,辅助蜜源植物还有沙枣、打瓜、榆树、柳树等。

从2012年起,国家蜂业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分别在昭苏县和拜城县进行蜜蜂授粉试验,从初步对比结果来看,授粉对农作物产量提高非常明显:巴旦木通过蜜蜂授粉后增产100%,葵花增产50%以上。

记者了解到,新疆蜂业发展中心连续三年在乌鲁木齐郊区举办熊蜂授粉现场观摩会,通过技术示范、培训,为农牧民提供熊蜂,使农牧民充分了解熊蜂给农作物带来的好处,掌握熊蜂授粉技术,从而推进新疆生态农业的发展。

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刘学虎谈到今后工作时说,新疆将加大科学养蜂技术研究推广,提高蜂农养蜂技术水平;推行蜂农+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的经营模式,推进蜂业产业化进程;从源头上加大蜂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建设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围绕现代化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成果,“小蜜蜂”把 做成大产业。 2015到年,蜂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使新疆“甜蜜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六月的唐布拉大草原百花盛开、蜂飞蝶舞,时值蜜蜂酿蜜、蜂农采蜜的时节,空气中飘过一股淡淡的甜味。

位于天山深处的尼勒克种蜂场黑蜂养殖基地一派繁忙:草原上,一座座标准化养蜂房错落有致,一个个蜂箱如同绿棋盘上的棋子排列整齐;花海中,成群结队的蜜蜂飞舞采蜜,身着白衣的蜂农正忙着在花丛中养蜂放蜂。

新疆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在创建生态农业中起什么样作用?如何把“小蜜蜂”做成大产业,推动新疆蜂产业健康科学发展?6月中旬记者走访新疆蜂业部门、养蜂基地、蜂业企业和蜂农寻找答案。

新疆日报讯 (记者刘枫报道)

80万群蜜蜂酿造“甜蜜产业”

6月12日中午,在花丛中忙碌的蜂农刘湘一脸喜气地说:“我家养了200箱黑蜂,去年产的‘唐布拉’牌黑蜂蜜销得好,卖了10多万元。今年花期长蜜源好,收成会更好!”

据了解,新疆像刘湘一样从事蜂业生产的农牧民超过两万人,蜂农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

说起勤劳的小蜜蜂,子承父业的刘湘情有独钟:蜜蜂从新生出房的第一天便踏上忙碌的征途,整天出勤采集花蜜、花粉、树胶。一个普通蜂群,在大流蜜期日采蜂蜜超过1公斤,出勤200万蜂次。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站长刘世东介绍:“经初步调查发现,新疆可供利用的蜜源植物十分丰富,独特的蜜源植物众多,目前有52科、261属、500余种,现为养蜂利用的有360多种,总面积超2亿亩。”

近年来,蜂产业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蜂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养蜂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刘世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努力,新疆蜂业发展取得骄人业绩:到2013年底,全区蜂群数突破80万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蜂产业规模居浙江、四川、黑龙江之后位列第四;年产蜂蜜、花蜂、蜂胶、蜂王浆等蜂产品4万余吨,蜂业产值达4.3亿余元。

据了解,新疆蜂群饲养规模在30000群以上的县有12个,5000群以上的乡25个,1000群以上规模的蜂场达35个;蜂业企业60多家,蜂农合作社55家。“新疆蜂产业的总体发展居全国同行业中上水平。”自治区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成总结说,新疆蜂业涌现了一批蜂产业发展的重点县、示范乡,培育了一批规模化养殖蜂业基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

由80万群蜜蜂酿造的“甜蜜产业”,正在成为新疆加速生态农业建设、农牧民增产增收的“甜蜜事业”。

“新疆黑蜂”列入国家保护名录

2013年,“新疆黑蜂”与“东北黑蜂”一同被列入国家畜禽保护名录,这一特色优势蜂种资源,将推动新疆蜂产业做大做强。

新疆黑蜂作为一种新疆地区特有的、适合当地气候及蜜粉源条件的优良蜂种,在新疆饲养已有百年历史。经研究发现,新疆黑蜂具有耐寒、抗逆性强、维持强群、节省饲料、蜜源采集力强等优良性状,特别适合北疆潜山区丘陵地带饲养。据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常年份群均产蜜达100公斤左右,最高群产量达到200公斤以上,为蜂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伊犁河谷建成“新疆黑蜂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包括尼勒克、新源、巩留三县。

2011年,国家农业部首次发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新时期我国蜂业发展的目标、布局和重点任务。《规划》明确提出“新疆发展和保护黑蜂,产品以生产提升优质蜜为主”。

“新疆非常重视黑蜂产业的发展,加大了黑蜂产业的支持力度。制订了新疆黑蜂开展育种工作计划,开展了蜜蜂资源动态监控调查,推动新疆黑蜂提纯复壮、保护、开发等工作有序推进。”刘世东说,自治区科技厅将“新疆黑蜂标准化养殖及系列产品开发”,作为科技富民专项项目立项。

近几年,尼勒克县从加大新疆黑蜂资源保护力度入手,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在种蜂场新建黑蜂育种站,采用科技手段对黑蜂进行繁育和标准养殖。2013年,以蜂产品质量为核心,启动实施了新疆黑蜂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成270万亩新疆最大的黑蜂保护区和繁育基地,发展新疆黑蜂接近3万群。种蜂场党委书记张凯畅告诉记者:“去年,育种站工作人员采取科学手段人工授精,免费给蜂农提供黑蜂幼虫6000只,提纯复壮提高黑蜂蜜质量。”

2013年,该县在种蜂场建成200亩集育种、养殖、加工、观光为一体的高标准天山黑蜂产业园;成功举办国家蜂产业技术和中国养蜂学会学术研讨会。今年5月,“国家级新疆黑蜂遗传资源保种场”通过中国养蜂学会验收;“唐布拉黑蜂蜂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与此同时,国家蜂业技术体系在乌鲁木齐建立了综合试验站,全面开展新疆黑蜂的调研、普查、鉴定以及规模化饲养试验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疆在尼勒克县、新源县启动了“新疆黑蜂保种场建设项目”,计划发展新疆黑蜂种群1000群,将为申报“新疆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生态农业做强新疆蜂业

“世界上与人类食品密切相关的作物有三分之一以上属虫媒植物,养蜂是大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农牧业的关系十分密切。”6月12日,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技术人员哈力木拜克谈到养蜂业与创建生态农业的关系时说,农作物通过昆虫授粉可以提高产量,改善果实、种子品种,提高后代的生活能力;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传粉作用是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研究表明,蜜蜂对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蜜蜂授粉的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深远。

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新疆蜂产业发展和创建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据了解,全区有蜜源植物9000余万亩,其中主要有油菜、棉花、葵花、瓜类、甘草、罗布麻、党参等30多种,辅助蜜源植物还有沙枣、打瓜、榆树、柳树等。

从2012年起,国家蜂业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分别在昭苏县和拜城县进行蜜蜂授粉试验,从初步对比结果来看,授粉对农作物产量提高非常明显:巴旦木通过蜜蜂授粉后增产100%,葵花增产50%以上。

记者了解到,新疆蜂业发展中心连续三年在乌鲁木齐郊区举办熊蜂授粉现场观摩会,通过技术示范、培训,为农牧民提供熊蜂,使农牧民充分了解熊蜂给农作物带来的好处,掌握熊蜂授粉技术,从而推进新疆生态农业的发展。

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刘学虎谈到今后工作时说,新疆将加大科学养蜂技术研究推广,提高蜂农养蜂技术水平;推行蜂农+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的经营模式,推进蜂业产业化进程;从源头上加大蜂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建设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围绕现代化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成果,“小蜜蜂”把 做成大产业。 2015到年,蜂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使新疆“甜蜜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六月的唐布拉大草原百花盛开、蜂飞蝶舞,时值蜜蜂酿蜜、蜂农采蜜的时节,空气中飘过一股淡淡的甜味。

位于天山深处的尼勒克种蜂场黑蜂养殖基地一派繁忙:草原上,一座座标准化养蜂房错落有致,一个个蜂箱如同绿棋盘上的棋子排列整齐;花海中,成群结队的蜜蜂飞舞采蜜,身着白衣的蜂农正忙着在花丛中养蜂放蜂。

新疆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在创建生态农业中起什么样作用?如何把“小蜜蜂”做成大产业,推动新疆蜂产业健康科学发展?6月中旬记者走访新疆蜂业部门、养蜂基地、蜂业企业和蜂农寻找答案。

新疆日报讯 (记者刘枫报道)

80万群蜜蜂酿造“甜蜜产业”

6月12日中午,在花丛中忙碌的蜂农刘湘一脸喜气地说:“我家养了200箱黑蜂,去年产的‘唐布拉’牌黑蜂蜜销得好,卖了10多万元。今年花期长蜜源好,收成会更好!”

据了解,新疆像刘湘一样从事蜂业生产的农牧民超过两万人,蜂农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

说起勤劳的小蜜蜂,子承父业的刘湘情有独钟:蜜蜂从新生出房的第一天便踏上忙碌的征途,整天出勤采集花蜜、花粉、树胶。一个普通蜂群,在大流蜜期日采蜂蜜超过1公斤,出勤200万蜂次。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站长刘世东介绍:“经初步调查发现,新疆可供利用的蜜源植物十分丰富,独特的蜜源植物众多,目前有52科、261属、500余种,现为养蜂利用的有360多种,总面积超2亿亩。”

近年来,蜂产业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蜂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养蜂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刘世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努力,新疆蜂业发展取得骄人业绩:到2013年底,全区蜂群数突破80万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蜂产业规模居浙江、四川、黑龙江之后位列第四;年产蜂蜜、花蜂、蜂胶、蜂王浆等蜂产品4万余吨,蜂业产值达4.3亿余元。

据了解,新疆蜂群饲养规模在30000群以上的县有12个,5000群以上的乡25个,1000群以上规模的蜂场达35个;蜂业企业60多家,蜂农合作社55家。“新疆蜂产业的总体发展居全国同行业中上水平。”自治区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成总结说,新疆蜂业涌现了一批蜂产业发展的重点县、示范乡,培育了一批规模化养殖蜂业基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

由80万群蜜蜂酿造的“甜蜜产业”,正在成为新疆加速生态农业建设、农牧民增产增收的“甜蜜事业”。

“新疆黑蜂”列入国家保护名录

2013年,“新疆黑蜂”与“东北黑蜂”一同被列入国家畜禽保护名录,这一特色优势蜂种资源,将推动新疆蜂产业做大做强。

新疆黑蜂作为一种新疆地区特有的、适合当地气候及蜜粉源条件的优良蜂种,在新疆饲养已有百年历史。经研究发现,新疆黑蜂具有耐寒、抗逆性强、维持强群、节省饲料、蜜源采集力强等优良性状,特别适合北疆潜山区丘陵地带饲养。据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常年份群均产蜜达100公斤左右,最高群产量达到200公斤以上,为蜂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伊犁河谷建成“新疆黑蜂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包括尼勒克、新源、巩留三县。

2011年,国家农业部首次发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新时期我国蜂业发展的目标、布局和重点任务。《规划》明确提出“新疆发展和保护黑蜂,产品以生产提升优质蜜为主”。

“新疆非常重视黑蜂产业的发展,加大了黑蜂产业的支持力度。制订了新疆黑蜂开展育种工作计划,开展了蜜蜂资源动态监控调查,推动新疆黑蜂提纯复壮、保护、开发等工作有序推进。”刘世东说,自治区科技厅将“新疆黑蜂标准化养殖及系列产品开发”,作为科技富民专项项目立项。

近几年,尼勒克县从加大新疆黑蜂资源保护力度入手,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在种蜂场新建黑蜂育种站,采用科技手段对黑蜂进行繁育和标准养殖。2013年,以蜂产品质量为核心,启动实施了新疆黑蜂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成270万亩新疆最大的黑蜂保护区和繁育基地,发展新疆黑蜂接近3万群。种蜂场党委书记张凯畅告诉记者:“去年,育种站工作人员采取科学手段人工授精,免费给蜂农提供黑蜂幼虫6000只,提纯复壮提高黑蜂蜜质量。”

2013年,该县在种蜂场建成200亩集育种、养殖、加工、观光为一体的高标准天山黑蜂产业园;成功举办国家蜂产业技术和中国养蜂学会学术研讨会。今年5月,“国家级新疆黑蜂遗传资源保种场”通过中国养蜂学会验收;“唐布拉黑蜂蜂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与此同时,国家蜂业技术体系在乌鲁木齐建立了综合试验站,全面开展新疆黑蜂的调研、普查、鉴定以及规模化饲养试验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疆在尼勒克县、新源县启动了“新疆黑蜂保种场建设项目”,计划发展新疆黑蜂种群1000群,将为申报“新疆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生态农业做强新疆蜂业

“世界上与人类食品密切相关的作物有三分之一以上属虫媒植物,养蜂是大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农牧业的关系十分密切。”6月12日,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技术人员哈力木拜克谈到养蜂业与创建生态农业的关系时说,农作物通过昆虫授粉可以提高产量,改善果实、种子品种,提高后代的生活能力;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传粉作用是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研究表明,蜜蜂对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蜜蜂授粉的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深远。

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新疆蜂产业发展和创建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据了解,全区有蜜源植物9000余万亩,其中主要有油菜、棉花、葵花、瓜类、甘草、罗布麻、党参等30多种,辅助蜜源植物还有沙枣、打瓜、榆树、柳树等。

从2012年起,国家蜂业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分别在昭苏县和拜城县进行蜜蜂授粉试验,从初步对比结果来看,授粉对农作物产量提高非常明显:巴旦木通过蜜蜂授粉后增产100%,葵花增产50%以上。

记者了解到,新疆蜂业发展中心连续三年在乌鲁木齐郊区举办熊蜂授粉现场观摩会,通过技术示范、培训,为农牧民提供熊蜂,使农牧民充分了解熊蜂给农作物带来的好处,掌握熊蜂授粉技术,从而推进新疆生态农业的发展。

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刘学虎谈到今后工作时说,新疆将加大科学养蜂技术研究推广,提高蜂农养蜂技术水平;推行蜂农+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的经营模式,推进蜂业产业化进程;从源头上加大蜂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建设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围绕现代化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成果,“小蜜蜂”把 做成大产业。 2015到年,蜂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使新疆“甜蜜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六月的唐布拉大草原百花盛开、蜂飞蝶舞,时值蜜蜂酿蜜、蜂农采蜜的时节,空气中飘过一股淡淡的甜味。

位于天山深处的尼勒克种蜂场黑蜂养殖基地一派繁忙:草原上,一座座标准化养蜂房错落有致,一个个蜂箱如同绿棋盘上的棋子排列整齐;花海中,成群结队的蜜蜂飞舞采蜜,身着白衣的蜂农正忙着在花丛中养蜂放蜂。

新疆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在创建生态农业中起什么样作用?如何把“小蜜蜂”做成大产业,推动新疆蜂产业健康科学发展?6月中旬记者走访新疆蜂业部门、养蜂基地、蜂业企业和蜂农寻找答案。

新疆日报讯 (记者刘枫报道)

80万群蜜蜂酿造“甜蜜产业”

6月12日中午,在花丛中忙碌的蜂农刘湘一脸喜气地说:“我家养了200箱黑蜂,去年产的‘唐布拉’牌黑蜂蜜销得好,卖了10多万元。今年花期长蜜源好,收成会更好!”

据了解,新疆像刘湘一样从事蜂业生产的农牧民超过两万人,蜂农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

说起勤劳的小蜜蜂,子承父业的刘湘情有独钟:蜜蜂从新生出房的第一天便踏上忙碌的征途,整天出勤采集花蜜、花粉、树胶。一个普通蜂群,在大流蜜期日采蜂蜜超过1公斤,出勤200万蜂次。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站长刘世东介绍:“经初步调查发现,新疆可供利用的蜜源植物十分丰富,独特的蜜源植物众多,目前有52科、261属、500余种,现为养蜂利用的有360多种,总面积超2亿亩。”

近年来,蜂产业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蜂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养蜂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刘世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努力,新疆蜂业发展取得骄人业绩:到2013年底,全区蜂群数突破80万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蜂产业规模居浙江、四川、黑龙江之后位列第四;年产蜂蜜、花蜂、蜂胶、蜂王浆等蜂产品4万余吨,蜂业产值达4.3亿余元。

据了解,新疆蜂群饲养规模在30000群以上的县有12个,5000群以上的乡25个,1000群以上规模的蜂场达35个;蜂业企业60多家,蜂农合作社55家。“新疆蜂产业的总体发展居全国同行业中上水平。”自治区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成总结说,新疆蜂业涌现了一批蜂产业发展的重点县、示范乡,培育了一批规模化养殖蜂业基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

由80万群蜜蜂酿造的“甜蜜产业”,正在成为新疆加速生态农业建设、农牧民增产增收的“甜蜜事业”。

“新疆黑蜂”列入国家保护名录

2013年,“新疆黑蜂”与“东北黑蜂”一同被列入国家畜禽保护名录,这一特色优势蜂种资源,将推动新疆蜂产业做大做强。

新疆黑蜂作为一种新疆地区特有的、适合当地气候及蜜粉源条件的优良蜂种,在新疆饲养已有百年历史。经研究发现,新疆黑蜂具有耐寒、抗逆性强、维持强群、节省饲料、蜜源采集力强等优良性状,特别适合北疆潜山区丘陵地带饲养。据记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常年份群均产蜜达100公斤左右,最高群产量达到200公斤以上,为蜂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伊犁河谷建成“新疆黑蜂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包括尼勒克、新源、巩留三县。

2011年,国家农业部首次发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新时期我国蜂业发展的目标、布局和重点任务。《规划》明确提出“新疆发展和保护黑蜂,产品以生产提升优质蜜为主”。

“新疆非常重视黑蜂产业的发展,加大了黑蜂产业的支持力度。制订了新疆黑蜂开展育种工作计划,开展了蜜蜂资源动态监控调查,推动新疆黑蜂提纯复壮、保护、开发等工作有序推进。”刘世东说,自治区科技厅将“新疆黑蜂标准化养殖及系列产品开发”,作为科技富民专项项目立项。

近几年,尼勒克县从加大新疆黑蜂资源保护力度入手,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在种蜂场新建黑蜂育种站,采用科技手段对黑蜂进行繁育和标准养殖。2013年,以蜂产品质量为核心,启动实施了新疆黑蜂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成270万亩新疆最大的黑蜂保护区和繁育基地,发展新疆黑蜂接近3万群。种蜂场党委书记张凯畅告诉记者:“去年,育种站工作人员采取科学手段人工授精,免费给蜂农提供黑蜂幼虫6000只,提纯复壮提高黑蜂蜜质量。”

2013年,该县在种蜂场建成200亩集育种、养殖、加工、观光为一体的高标准天山黑蜂产业园;成功举办国家蜂产业技术和中国养蜂学会学术研讨会。今年5月,“国家级新疆黑蜂遗传资源保种场”通过中国养蜂学会验收;“唐布拉黑蜂蜂蜜”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与此同时,国家蜂业技术体系在乌鲁木齐建立了综合试验站,全面开展新疆黑蜂的调研、普查、鉴定以及规模化饲养试验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疆在尼勒克县、新源县启动了“新疆黑蜂保种场建设项目”,计划发展新疆黑蜂种群1000群,将为申报“新疆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生态农业做强新疆蜂业

“世界上与人类食品密切相关的作物有三分之一以上属虫媒植物,养蜂是大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农牧业的关系十分密切。”6月12日,自治区蜂业技术管理总站技术人员哈力木拜克谈到养蜂业与创建生态农业的关系时说,农作物通过昆虫授粉可以提高产量,改善果实、种子品种,提高后代的生活能力;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传粉作用是其他生物无法替代的。研究表明,蜜蜂对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蜜蜂授粉的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深远。

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新疆蜂产业发展和创建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据了解,全区有蜜源植物9000余万亩,其中主要有油菜、棉花、葵花、瓜类、甘草、罗布麻、党参等30多种,辅助蜜源植物还有沙枣、打瓜、榆树、柳树等。

从2012年起,国家蜂业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分别在昭苏县和拜城县进行蜜蜂授粉试验,从初步对比结果来看,授粉对农作物产量提高非常明显:巴旦木通过蜜蜂授粉后增产100%,葵花增产50%以上。

记者了解到,新疆蜂业发展中心连续三年在乌鲁木齐郊区举办熊蜂授粉现场观摩会,通过技术示范、培训,为农牧民提供熊蜂,使农牧民充分了解熊蜂给农作物带来的好处,掌握熊蜂授粉技术,从而推进新疆生态农业的发展。

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刘学虎谈到今后工作时说,新疆将加大科学养蜂技术研究推广,提高蜂农养蜂技术水平;推行蜂农+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的经营模式,推进蜂业产业化进程;从源头上加大蜂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建设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围绕现代化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广蜜蜂授粉技术成果,“小蜜蜂”把 做成大产业。 2015到年,蜂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使新疆“甜蜜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作者:刘枫